“十跌”来袭!24日油价压线下调,加满一箱省2.5元,年内“涨跌拉锯战”谁主沉浮?
一、本轮调价核心:窄幅波动下的“压线下调” 根据行业数据监测,本计价周期(11月10日24时至11月24日24时)内,国际油价呈现“地缘溢价回吐”与“美国需求数据支撑”的双向拉锯: 利空因素:中东地缘冲突缓和,市场对原油(607, -8.60, -1.40%)供应中断的担忧减弱,油价承压回落; 利好因素:美国EIA数据显示,截至11月15日当周,原油库存意外减少190万桶,汽油需求环比增加1.3%,馏分油需求增加3.1%,表明美国石油消费短期偏强,对油价形成支撑。 结果:原油变化率在负值区间低位波动,最终触发国内成品油“压线下调”条件。卓创资讯分析师王芦青指出,本轮调价幅度或仅0.05元/升,加满一箱50升92号汽油节省约2.5元,消费者用油成本变化有限,更多是心理层面的“降价安慰”。 二、年内油价全景:七涨九跌六搁浅,涨跌互抵后“净下跌” 截至本轮调价前,2025年国内油价已历经22轮调整,形成“七涨九跌六搁浅”的复杂格局: 涨幅集中:上半年受俄乌冲突升级、全球供应链紧张影响,油价三次单次上调超300元/吨,累计涨幅达1200元/吨; 跌幅分散:下半年随着地缘冲突缓和、全球经济增速放缓,油价进入下行通道,九次下跌中七次幅度不足200元/吨,呈现“小步快跌”特征; 最终结果:涨跌互抵后,国内汽、柴油价格较去年底分别下跌620元/吨和595元/吨,全年油价中枢下移趋势明显。 数据对比: 调整类型 次数 汽柴油累计涨幅/跌幅(元/吨)上调 7 +1250下调 9 -1870搁浅 6 0净变化 - 汽-620/柴-595三、国际油价博弈:地缘、需求与货币政策的“三重奏” 本轮国内油价调整的背后,是国际原油市场的深度博弈: 地缘政治“降温”:中东局势缓和降低供应风险溢价,但巴以冲突外溢风险仍存,油价下方支撑较强; 美国需求“托底”:作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,美国汽油需求环比回升,叠加冬季取暖油需求旺季临近,短期需求韧性支撑油价; 货币政策“施压”:美联储加息周期下,美元指数走强压制大宗商品价格,但OPEC+减产协议延续至2026年底,供应端收缩对冲部分利空。 机构观点: 高盛预测,2025年四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将维持在85美元/桶附近,但若地缘冲突再度升级或OPEC+深化减产,油价可能突破90美元/桶;而摩根士丹利则警告,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或拖累油价跌至75美元/桶以下。国际油价“上有顶、下有底”的宽幅震荡格局,将持续主导国内成品油调价方向。 四、消费者影响:微跌难改用油成本,物流与航空承压 尽管本轮调价幅度有限,但长期来看,年内油价下跌已对下游行业产生实质性影响: 私家车主:以年行驶2万公里、百公里油耗8升计算,今年油价下跌可为车主节省约992元(较去年底); 物流行业:柴油价格下跌降低运输成本,但运费市场竞争激烈,利润改善幅度有限; 航空业:航油成本占航空公司总成本的30%-40%,年内航油价格下跌或缓解部分航司亏损压力,但汇率波动与需求复苏缓慢仍制约业绩。 案例: 某物流企业负责人表示:“柴油价格每吨下跌595元,单趟长途运输成本减少约200元,但运费市场竞争激烈,我们不敢轻易涨价,利润空间仍被压缩。” 五、未来展望:油价“温和下跌”或延续,调价机制改革引关注 展望后市,三大因素将主导油价走势: 地缘冲突:若中东局势反复,油价可能短期冲高; OPEC+决策:2026年减产协议到期后,供应端是否放松将成关键; 中国经济复苏: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,中国需求回暖或对冲部分利空。 政策层面: 现行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以“十个工作日”为周期,参考国际原油均价变化。近期有市场声音呼吁引入“浮动调价阈值”(如当国际油价波动超过5%时触发调价),以减少“压线调整”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,但改革仍需时间。 结语 从“七涨九跌”的跌宕起伏,到本轮“压线下调”的波澜不惊,2025年国内油价在复杂国际环境中走出一条“温和下跌”曲线。对于消费者而言,2.5元的节省或许微不足道,但背后折射出的,是全球经济复苏乏力、能源市场深度转型的大趋势。当油价不再成为“头条新闻”,或许正是市场回归理性、能源结构加速优化的信号——而这一过程,远比几毛钱的涨跌更值得关注。 重点速览: ? 11月24日24时,国内油价或年内第十跌,汽柴油下调0.05元/升,加满一箱省2.5元; ? 年内油价“七涨九跌六搁浅”,涨跌互抵后汽柴油分别下跌620元/吨、595元/吨; ? 国际油价受地缘、需求、货币政策三重影响,宽幅震荡格局延续; ? 消费者用油成本微降,物流与航空行业承压,调价机制改革或成未来焦点。 免责声明: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分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长江有色金属网 .长.江.镍.业.网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