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国之间的极限拉扯与战略试探:普京亲自指挥核演习,特朗普启动制裁
|
时间:2025年10月24日 08:51:33 中财网 |
|
10月2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取消原定的“特普会”,并签署对俄罗斯最大两家石油公司实施制裁的命令——这既是他任内首次制裁俄罗斯,也被视为美俄关系再度坠入冰谷的信号。而几乎同时,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指挥战略核力量“例行”联合演习,洲际导弹从北极圈升空,潜射导弹划破巴伦支海的深蓝。
一边是俄罗斯用导弹展示底线,一边是美欧用经济与外交逼迫让步;这场“核威慑”与“金融战”的双重较量,是一场关于秩序与力量的新型冷战。
会晤取消,关系急转直下
几天前,美俄还在为一场布达佩斯峰会筹划细节。特朗普与普京上次通话后,双方外长已就议程初步沟通,意图在乌克兰问题上寻找停火突破口。但仅仅数日后,这场本被寄予厚望的“特普会”被特朗普亲手叫停。特朗普在白宫面对媒体时直言:“我不想举行一场毫无意义的会面,不想浪费时间。”他认为“当前时机不对”,对普京“感到失望”。
在美国政坛看来,这番话是特朗普对俄乌和谈陷入僵局后的愤怒宣泄。消息人士透露,特朗普在与乌总统泽连斯基会面时曾提出“领土妥协以换停火”的建议,却被泽连斯基拒绝;而拉夫罗夫在与美方沟通时也重申俄罗斯不会接受“先停火、后谈判”的方案。
双方的立场几乎零交集,使这场高层会晤失去了意义——特朗普的取消决定,更像是一次外交赌气,也是对内外同时发出的信号:美国愿意谈,但不会无条件让步。
制裁再起,美欧联手收紧绞索
就在取消会晤的同一天,美国财政部发布制裁令,将俄罗斯石油公司(Rosneft)和卢克石油公司(Lukoil)及其30余家子公司纳入“特别指定国民清单”。
这两家企业占俄罗斯原油出口量的近一半,是莫斯科财政的支柱。制裁意味着它们在美资产被冻结,美国公民与其交易将被禁止,甚至非美企业也可能因合作而遭到“二级制裁”。
这是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以来首次动用对俄制裁工具,也标志着他态度的重大转变——从此前的“战略模糊”,到如今的“明确施压”。
几乎同步,欧盟成员国也达成了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。新一轮措施可谓“下狠手”,内容包括:禁止俄罗斯液化天然气进入欧洲市场;下调俄原油价格上限至47.6美元/桶;将加密货币平台纳入金融制裁体系;并讨论将冻结的俄罗斯海外资产用于援助乌克兰。
莫斯科强烈反击,称欧盟此举是“经济抢劫”。然而从欧洲的角度看,这既是对俄经济命脉的又一次切割,也是向华盛顿释放的政治信号——美欧在俄乌问题上终于重新“步调一致”。
核演习登场,俄罗斯亮出底线
就在制裁消息公布后数小时,克里姆林宫宣布:普京亲自指挥俄罗斯战略核力量演习。从陆基“亚尔斯”洲际导弹到海基“深蓝”潜射导弹,再到空基图-95MS战略轰炸机,俄军核“三位一体”力量悉数登场。导弹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射向堪察加半岛,跨越近万公里,精准命中目标。
俄方称此次演习为“例行训练”,但没有人相信这只是巧合。因为此时,北约正举行代号“坚定正午”的年度核演习——从10月13日至24日,14个成员国、70架军机参与,美国B-52轰炸机在欧洲上空巡航。
两场核演习几乎在同一时刻展开,一个在西方天空,一个在俄罗斯北方,犹如冷战时期的镜像对峙。
分析人士指出,俄罗斯选择此时展示核力量,是对美欧制裁与北约核姿态的直接回应,也是在提醒西方:莫斯科的底线不仅存在于谈判桌上,更存在于导弹发射井中。这场演习实际上是“政治信号大于军事训练”,它在向乌克兰和欧洲传达一个清晰的信息——逼迫俄罗斯让步,只会逼来更危险的对抗。
乌克兰战场仍在燃烧
在这场大国间的战略试探背后,前线也并未平静。乌克兰军方声称,其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梁赞炼油厂和别尔哥罗德弹药库;俄军则宣布对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实施大规模报复打击。当天,乌克兰确认从俄方接收了1000具阵亡士兵遗体——这是战争残酷现实的一个冰冷注脚。
而在外交层面,欧盟正与乌方协商一份“12点和平建议”,试图推动“沿现有战线停火”。这看似务实的方案,却被莫斯科视为变相冻结战线、锁定俄罗斯战果的陷阱。普京的核演习,正是对这一方案的“提前否决”。
战略试探进入危险区
从取消会晤到能源对抗,从制裁到核演习,美俄之间的关系正步入“极限拉扯”的新阶段。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经济与外交手段迫使普京让步,以展示“停火成果”;而普京则以核演习与能源武器展示反制能力,表明俄罗斯不会被谈判桌绑住手脚。
北约此时同步核演习,更让局势蒙上浓重的冷战色彩。双方都在强调“例行”、“防御”,却又在行动上步步升级。如今,核威慑与经济制裁正在成为新的“常态工具”——一个以冷战方式表达21世纪战略竞争的新周期,正在展开。
美俄之间的“战略试探”或许并非要引发战争,而是为了在危险的边缘找到新的平衡点——但这种平衡越靠近边缘,就越脆弱。在全球经济低迷、地缘冲突频发的背景下,这种大国间的拉扯已不再是纯粹的军事或外交博弈,而是一场系统性博弈:能源、金融、核武、舆论交织成新的冷战网。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对峙,也是一场每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的时代考验。
□ .艾.文 .华.语.智.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