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年一次产业变迁 四中全会的七个信号
|
时间:2025年10月26日 06:21:36 中财网 |
|
1 公报顺位的变化——四中全会的七个信号
财通证券张伟、任思雨
10 月 20 日-23 日,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,审议通过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。从公报内容来看,我们认为有七个信号需要关注:
1、 整体符合市场预期
针对宏观经济形势,公报指出:“‘十五五’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,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、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”。四中全会延续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方向和基调,而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”的经济目标则与 2035 年远景目标保持一致。会议强调技术向产业的转化、以开放促改革、保障改善民生、国家安全等,并保留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兼顾讨论短期经济问题的安排。
2、产业政策从重视技术突破到强调产业落地
产业政策从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第二顺位提前至本次的第一顺位,放在了“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之前,同时强调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”,产业升级的重心,已经从全力突破技术壁垒的阶段进入了将新兴技术广泛应用落地、形成规模化产业链的阶段。去年底以来,上海、河南、天津、无锡、深圳、安徽先后发布了关于企业并购重组的文件,核心是支持产业链的横向纵向整合,更好地将技术成果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。而“十五五”规划预计将延续这个方向,以资源整合的方式形成更加强大的新兴产业链。
3、对外开放重要性提高
高水平对外开放从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第九顺位提前至第五顺位,是提级最多的方向。我们理解,当前对外开放优先级的提高,一是在美国掀起贸易摩擦的背景下,强调“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、共同发展”,加强与非美国家的合作,是对 4 月初对等关税时应对措施的延续;二是强调“以开放促改革”,与三中全会基调一致,通过引入海外供给的方式,倒逼国内的改革和创新。
4、民生政策的优先级上升
民生政策从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第十顺位提前至第九顺位,与扩大内需中“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”相呼应。本次会议主要强调“畅通社会流动渠道”、 “完善收入分配制度”,与三中全会一致,重点一是淡化户籍制度、打破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壁垒,二是提高劳动要素在分配中的占比、从根本上扩大居民消费。
5、改革侧重 “统一大市场” 和 “要素市场化”
改革方面,会议强调了“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”、“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”。虽然并没有直接提到“反内卷”相关的内容,但建设“全国统一大市场”和“要素市场化”本身就包含了公平竞争、市场化定价、减少无序逐底式竞争等“反内卷”要求。建议关注后续将公布的党中央对“十五五”规划的建议中是否会明确提及“反内卷”。
6 、更加注重国家安全
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,会议更强调安全问题,公报共 15 次提到“安全”,与二十大的政策重心一脉相承。一是产业链的安全,强调“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”,延续了十四五“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”的提法,未来依然要保持住国内完整产业体系优势。二是技术的安全,强调“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”,在“卡脖子”技术和国产替代方面的支持力度预计有望持续加强。
7 、财税体制改革未曾着墨
不同于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到“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”,本次会议并未提到财税体制改革,低于市场此前预期,说明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节奏可能会较为稳健。但会议提到了“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”,而财税体制改革又是“宏观经济治理体系”的一部分,因此更多安排有待进一步明确。
本文作者:张伟、任思雨,来源:
财通证券,原文标题:《公报顺位的变化——四中全会的七个信号》
中财网